2023年8月8日,北京平谷举办乡村艺术嘉年华,为市民带来全新休闲体验,“2023北京黄松峪大地艺术节”在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拉开帷幕。此次大地艺术节以“色染黄松峪”为主题,整合抽象与具象、有形与无形、高雅与大众、当代与国际的特点,将本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展现出来。展览展出主创艺术家的21件作品,以及参展艺术家的32件作品,共53件精彩纷呈的作品,以回应大地色彩为基调,分布在黄松峪的大地环境与万圣谷美术馆,形成色染大地的景观轴线,重塑黄松峪的景观意象,期待能与民众和游客互动,重构地方文化精神,链接乡民生活,提升审美文化,拓展社会美育。
黄松峪位于京城东北郊,原是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全域山谷绵延、沟壑纵横,天然的大地景观充满视觉张力,历史积淀了厚实的乡土文化,人杰地灵的环境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聚居于此,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大地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该大地艺术项目由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徐利博士作为策展人,开kaiyun体育app教授王华祥作为总策划 ,经过近半年的策划,来自海内外15位主创艺术家,持续一个半月,以大地为载体,艺术为媒介,深入现场考察黄松峪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合生态、文化理念及时代特点,依托山野、村落、构筑物等公共空间场所,汇聚艺术家多元的表现手法,就地取材、顺势而为,开展色彩丰富、渗透时空的“大地艺术”创作。
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在山谷、村落公共空间展开大地艺术作品的创作,形成了大美景观,展示了各式艺术作品,或雄浑、或细腻、或现代、或传统,与天地人合一,融入黄松峪的山水之间。这些作品将“大地调色盘”“五光十色”“洞见”“滢迎”“马路印象”这些回应大地色彩的作品为基调重塑黄松峪的景观意象,散布在黄松峪的旅游集散中心、白云寺村、京东大溶洞、刁窝南路、万圣谷美术馆、刁窝村、塔洼村等点位,并链接起各个点位形成色染大地的景观轴线。“色染黄松峪”的每一件大地艺术品都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尊重,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是对这片土地的颂歌。
主创艺术家:
王华祥/Wang Huaxiang:开kaiyun体育app教授、博士后导师,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
张海军/Zhang Haijun: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
福乐/Virly Florian(法国) :法国北加莱高等艺术学院教授,装置艺术家、多媒体艺术家;
费俊/Fei Jun :开kaiyun体育app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某集体ART+TECH 创意总监;
陈进群/Chen Jinqun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冯至炫/Feng Zhixuan :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
成东勋/Dong Hun Sung(韩国) :雕塑家,国际公共艺术总监,国际沙漠艺术项目艺术总监;
海涛/Hai Tao :国际当代艺术家联合会执行主席,前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CEO;
于欣可/Yu Xinke :留法艺术家,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法国北加莱图尔昆高等艺术学院客座教师;
麻进/Ma Jin :当代艺术家、多元立体书法装置艺术创始人;
李依黛/Li Yidai:开kaiyun体育app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研究生在读;
周洁甫/Zhou Jiefu :旅意艺术工作者。在意大利卡拉拉一直致力于抽象大理石雕塑的研究与创作;
崔宪基/Cui Xianji:美术学硕士。曾被邀请在中国美术馆,元典美术馆,马奈美术馆,韩国省谷美术馆等举办个展;
孙宏伟/Sun Hongwei: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州市红绿彩陶瓷博物馆艺术总监;
徐利/Xu Li:留法综合媒体装置艺术家,文化与艺术跨领域研究博士,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主创艺术家作品(部分)
王华祥 《万圣谷美术馆》
作品介绍:艺术园区的建造是王华祥对于本源的追寻之一。一方面,在北方寻得三面环山、一面朝水的地方实属不易,这样的山水地理特征由来于贵州,生活在在这里并与艺术为伴作为在北方生活的贵州人是最大的慰藉;另一方面,“万圣谷美术馆”建立之初便承载王华祥对于艺术美育与艺术理想的集大成之地,艺术家早年游历欧洲小城,深受那里人们对于艺术的普遍认知的感染,暗暗回国将建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之地,用艺术滋养、感染大众。
张海军《开卷有益》
作品介绍:将书卷与金色矿石进行结合,展现黄松峪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矿山文化。逐页展开的书卷,似在翻阅黄松峪厚重的历史。厚重的材质,赋予知识以力量。书中蕴藏的金矿,象征知识的珍贵,以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寓意。作品希望给每个观众遐思的空间和品味的余地,激励人们探寻平谷、探究未知、探索未来。
(法国)福乐(Florian VIRLY)《五光十色》
作品介绍:《五光十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装置,它是对黄松峪美丽村庄生活的生动画卷,是对村庄和村民们的爱的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和永恒美丽的庆祝,也是对我们所有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联系的象征。艺术并不是被动地观察,而是要全身心体验,是与自然的舞蹈。十种颜色象征着完美,通过这个装置,我想要向黄松峪的生活和谐与丰富致敬。通过《五光十色》,希望能够建立一座将黄松峪村庄与世界其它地方连接起来的桥梁。
费俊《水曰》
作品介绍:《水曰》是一件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的互动装置作品。观众可以通过私密性的语音输入方式来与池塘中的水“交谈”,而水则会以其原生的语言(涟漪)来回应;通过实时直播,让黄松峪的美术馆空间里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大屏幕中的实时直播影像与武汉的水面产生远程互动,感受水面动态涟漪的生成与回应。无论是通过哪种模式来互动,《水曰》都试图建立观众与湖水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人类在对水倾述时说的“人话”,被程序和算法进行检测和分析后转换成情绪类型及程度,而水会用“水语”——不断变化的动态涟漪,来形成基于倾述者情绪反向的回应,建构一种互补性,形成疗愈体验。
陈进群《洞见》
作品介绍:洞见一词有洞察力与敏锐的观察力的含义,也指每个独立的个体或是人的某一族群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阶段性的、不完整的,局部的,有如在洞中看世界。通过本装置的引导,引发人们的现实世界及未来的思考,对外在的客观世界要心存感激和敬畏之心,造型上以蜂窝为创作元素,采用正负型结合的手法,方圆结合,圆为阳方为阴,阴阳平衡。
陈进群《礼物》
作品介绍:采用中国传统图案及色彩以包裹的形式,对废旧水泵房进行改造。作品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呈现出一个珍藏着情感的特殊空间,同时倡导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以环保创意的方式传递爱与感恩。作品将传统花布与现代装置艺术相结合,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包容。通过一系列视觉元素的融合,这个装置作品将引导观众回忆和反思生活中那些珍贵的人际关系,并表达对友情、爱与陪伴的深切感激之情。呼吁观众珍视与身边人的情感纽带,同时也象征黄松峪大美的人文山水环境恰是大自然赠送于人类的礼物。
陈进群《马路印象》
作品介绍:艺术是连接灵魂与自然的桥梁,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创作理念始终以探索自然物的造型为核心,将自然的美与力量融入作品,赋予作品独特的灵性。通过深入研究自然物的形态和结构,运用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将自然之美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混合使用不同材质和媒介,创造出新的材料及艺术形式,使作品呈现更加丰富而独特的效果。多学科的融合是其创作的特点之一,艺术家借鉴科学、工程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冯至炫 《镜像分界》
作品介绍:装置艺术作品灵感源自于北京黄松峪这片独特的土地空间和丰富的文化背景。通过将一辆搁置在山谷中的巴士车从前到后纵向的一分为二,并使用单面玻璃将车的切面分别封。俚髯笥伊奖叩姆较,使切面朝外,窗户对着窗户,创造了一个与黄松峪地域息息相关的艺术体验。
(韩)成东勋《进入时空》
作品介绍:韩国艺术家成东勋以大石头、水泥块和铁椅创造出一件富有哲理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一件用物质对比表现时间和空间距离的作品。这些物质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大石头和水泥块、铁椅在岁月的沉淀下,显现出时间的痕迹,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者在时间的流逝中仍保持其坚韧的形态。这种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空间的距离对事物的影响,让人深思。
海涛《点石成金》
作品介绍:艺术是一种通过思想和概念表达的艺术形式,它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思想的力量。大地艺术则是将自然景观作为艺术的媒介,通过装置、雕塑、绘画等方式将艺术融入自然之中。
海涛《独具一格》
作品介绍: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形式语言去传达情感,唤醒灵魂。作品《独具一格》的观念就是通过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去呈现人们对物欲纠葛及内心的矛盾,通过铁笼和金色石头的装置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思考。
于欣可《滢迎》
作品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桃花水母,这是一种生活在黄松峪水库的水生生物,历史可追溯到5.5亿年前。柔软、朦胧的彩色网纱通过空间的塑造,展现出一种轻柔幻彩的视觉效果,点缀的金属材质则使作品的光感得以提升,借此传达出的是一种清澈、娇滢的美感,也象征着刚柔并济、坚韧不屈的精神态度。《滢迎》还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地标性,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符号,它代表着黄松峪村庄对外界的欢迎和开放,同时也对保护自然环境,尊重生命发出了有力的倡议。它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象征,鼓励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麻进《前辈的荣耀》
作品介绍:作品灵感来自于水利渠,上面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学大寨”。在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情况下,人们却充满干劲。我采用耐候钢板塑造出了工人、农民等在田间地头穿梭劳作挥洒汗水的形象,仿佛时间跨越到了那个年代。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在造型上采用了宇宙星河的元素,前辈巨大的身形上增加了细节与灵魂。
麻进《大美》
作品介绍:作品采用艺术家麻进独创的二元立体书法装置构成方法,所营造出的装置,从一面看是“大”字,另一面看是“美”字,采用国旗的黄色与红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个作品采用PVC充气夹网布,便于收纳运输,可以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运输到任何地方展出。
李依黛《六月二十日下午三点》
作品介绍:作品尝试把天空“拉近”一点,通过将这棵树六月二十日下午三点时的树影用水泥这个材料描画并切割下来放置于树下,行人可以同时“坐”在天空和树影之下,享受大自然的疗愈过程。六月二十日这一天下午三点的树影与日后的每一个下午三点的树影都会在某一刻达到一个重合,亦代表着每个时刻的珍贵。
周洁甫《龙飞凤舞》
作品介绍:“龙飞凤舞”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对话,以木头为媒介,诉说着北京的历史与精神。作品以两颗参天大树为材料,创作了我心中的“龙飞凤舞”,龙凤形态相互追逐在山谷的清风中。用泥土、树干、草地、树枝等自然元素,塑造出龙飞凤舞的场景。站在这个大地艺术景观前,你仿佛能感受到那龙飞腾于空,凤舞动于野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以一种神秘又和谐的韵律,与两颗大树一同奏响美的乐章。
周洁甫《圆通四方》
作品介绍:作品灵感来自于塔洼村的石磨,石磨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记忆,是农业文明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如今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不在使用传统的石磨,大量的石器工具被遗弃在村头巷尾,当我看到遗弃在塔洼村的石磨时,让我想起中国古钱币和玉文化,外圆内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理念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寓意着财富,同时也象征着「通则达」的哲学理念。
崔宪基《白鹭意象》
作品介绍:以“白鹭意象”为主题,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鹅卵石为主体,结合金属、水泥制作。只见一只白鹭将翩翩起舞,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件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珍爱,更是蕴藏着对心灵的洗礼。
王华祥、孙宏伟《北斗七星巨石阵》
作品介绍:北斗七星阵所形成的形势本身就具有聚合磁场、调和磁场的作用,能够净化、守护居住者,使之得到磁场能量的滋养。设计中的巨石为就地取材的自然河滩石。依据黄松峪乡所属七个村落的地标位置恰好和北斗七星的方位相应定位,每个单体之间由自流循环水渠联通,意喻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每块巨石均配装彩色频闪灯在群山之中犹如七颗明星闪烁辉煌。
徐利《山谷来风》
作品介绍:这是利用风车改造阵列的装置艺术,不仅展现出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好可再生能源,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份力量。在风车的叶片上,改造阵列的装置艺术正静静展现,等待山谷来风。这些装置利用风车的叶片与阵列的改造,使得原本单调的设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装置艺术通过重新设计风车叶片的形状与桃红色彩,使得它们在转动时能够呈现出特定的图案,留给观众美好的遐想。
徐利《大地调色盘》
作品介绍:利用黄松峪水库西路两旁的护土水泥架,结合防风雨的喷绘布装置成大地调色盘的意象,创造出大地艺术画廊的感觉。色彩斑斓的颜料,在大地的画布上尽情挥洒,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犹如彩虹落在大地上,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靠近一些,颜色深浅有度,逐渐过度,独一无二,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再将视角拉远,可以看到整片大地仿佛就是一幅巨大的调色盘,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巧妙构思完美结合,成就了这幅震撼人心的艺术品。它既是大地的调色盘,也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
徐利《链接长城之光》
作品介绍:“长城”无疑是世界第一大地艺术,本创意灵感来自新修的水库将长城原有的黄松峪关分割成两段,为唤起乡民与游客对长城文化的保护意识,试图用一束白光重新链接位于黄松峪水库两岸山坡上的长城遗迹,意在展示黄松峪的长城文化。
展览时间:2023.8.8-2023.10.31
展览地点:北京平谷黄松峪 万圣谷美术馆
主办: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人民政府
协办:万圣谷美术馆
总策划:王华祥
策展人:徐利
学术主持:尹吉男
艺术主持:冯博一
来源:网易新闻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