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小分队: 城市设计学院创意城市本科二年级
带队教师:白云泽、陈瑶
考察地点:苏州,上海,杭州,河南朱仙镇,河南浚县
考察背景
传承民间手工艺,传承的内容是技艺,但传承的关键是人心。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人心变得日渐浮躁,匠心品质尤为可贵。此次城市亲历,以传统民间手工艺为切入点,途径苏州、杭州、河南,考察王星记杭扇、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塑泥咕咕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民间匠人心中的宁静,感受民间手工造物的智慧巧妙。随着时代背景的更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一些技艺流传至今,而另一些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因此,传承民间手工艺,创新和跨界成为了关键的门径。将民间手工艺植入现代生活,再以创新作为“催化剂”,便会焕发出新的生命。这是一段修心之途,也是一次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体验。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
在苏州西门子工厂,我们参观了西门子的智能基础设施,了解了现代工业的数字化,并体验了智能化产品定制的流程,城市的未来和发展需要更加数字化和智能互联的基础设施,西门子对产品的严格要求让我们深感惊叹。
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西门子产品的功用
了解整个配电流程,大家看得格外认真
一切都尽可能数字化,让原料可追溯,信息可共享,测试可在电脑上完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图为同学们现场手写的CAFA缩写,由机器自动制作而成的印章
上海
上海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
杭州王星记杭扇
在杭州,我们主要考察了王星记手工制扇的工艺流程。王星记是一个大师云集之地,许许多多工艺美术大师严格把关每一个步骤。如果说手工制扇是王星记的魂,品质是王星记的根,而工艺美术大师、制扇工匠则是技艺传承的命脉所在。
由于种类的不同,制扇的步骤也不尽相同。例如黑纸扇,需经过糊面、折面、上色、整殂、砂磨、整理等86道工序。扇面上还要精心绘制人物山水,镶嵌金银贴片,古朴而典雅。要把它放在烈日下晒,冷水中泡,沸水中煮,各经10多个小时,取出晾干,不折不裂,平整如初,仍是一把好扇。这种扇子,既可拂暑取凉,又可遮阳蔽雨,因而有“一把扇半把伞”的美称。
同学们也动手尝试制扇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民间,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
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人张继中老师为大家讲解基本工艺
非遗传承人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从两汉至唐代,年画大约出于手绘,宋代出现了木版年画,并出现专门的年画作坊。在北宋时开封城街头巷尾中出现的门神、钟馗等,就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起源,也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
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朱厚,题材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鲁迅先生收藏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为我们研究木版年画提供了实物依据。我们学习并体验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整体制作过程,图稿绘制,刻板,水印套色,每个步骤都繁复细致。
张继中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我们刻板
同学们体验套色工艺
河南浚县泥咕咕
在浚县,我们前往黎阳镇杨圯屯村泥咕咕创意文化园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浚县泥咕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工艺品。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浚县泥塑形体较。蟮牟蛔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人宋楷战老师是杨圯屯村少有的青年手艺传承人,从小受泥咕咕文化影响,对泥咕咕有深厚的情感,他热情接待我们并为我们讲解泥咕咕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宋楷战老师为我们讲解泥咕咕,并现场演示捏制
宋楷战老师作品,风格粗犷却不失幽默
宋楷战老师亲自带领我们到田间识别土质。捏制泥咕咕采用的是浚县当地1.5米深的特有的黄胶泥,因为地处黄河故道,所以这里的泥土比较细腻、柔软且粘性很大,是做泥塑的上佳材料。
识别土质层、取土
晒土、和泥
捏制
彩绘
浚县的泥咕咕至今仍沿用古代的五色观:黑为淡色,白为明色,红、青、蓝为艳色,黄为和色,黑色为骨,衬托其他色彩。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
但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发现泥咕咕手工作坊普遍使用的是广告画颜料,这个现状让人有些疑虑。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作坊采用模具翻制的方法来替代手工捏制,这种方式虽然快捷,但对泥咕咕这种非遗产品的文化传播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泥咕咕的发展和正面传播亟需新的力量。
考察途中的我们
同学们在火车上绘制日记
总结
一路南下,我们在苏沪杭参观了当代的高端科技和潮流艺术,大开眼界,随后又北上,前往文化历史积淀丰厚的河南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跟随手工艺人一起“静”下来,潜心去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既展望了未来科技的发展,也看到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依然“安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发达的城市进入黄土厚重的乡村,不同的碰撞产生了不同的手工艺,怎样使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联系更紧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
作品展示(部分)
泥塑作品
版画作品
产品设计
手绘日记
城市设计学院 张可嘉/文 创意城市本科二年级小分队/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9年5月9日